随着工业发展的不断扩大,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出也越来越多,VOCs对环境、动植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凸显。VOCs是PM2.5、臭氧等大气二次污染的重要前体物,可破坏臭氧、降低农作物商业林产量、增加空气污染负担、损害人类和生态系统健康等。
石化企业VOCs排放控制
近日,生态环境部印发了《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《方案》中明确了六大重点行业(石化行业、化工行业、工业涂装、包装印刷行业、油品储运销、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)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治理任务,势必要打赢这场蓝天保卫战。
其中,石化企业是主要VOCs人为排放源之一,作为六大重点行业的重中之重,大幅减少其VOCs的排放将显得更加重要。
石化企业VOCs排放源主要来自石化装置设备与管阀件泄漏、各类贮罐的呼吸、装置尾气、油品装运挥发、废水处理系统逸散等无组织排放。
据美国EPA调查,设备泄漏造成的VOCs排放量远远超过容器储存、污水站、转移操作、通风过程等,而泄漏排放主要来源于阀门和接口,占泄漏排放总量的90%以上。
针对石化企业的无组织泄漏现状,国外普遍采用泄漏检测修复(LDAR)方法控制排放,及时发现存在泄漏现象的组件,并进行修复或替换。生态环境部也在《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》的通知中提到要通过设备泄漏检测与修复(LDAR)等措施,从源头减少VOCs的泄漏排放。
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
泄漏检测与修复(LDAR)是通过固定或移动式检测仪器,定量检测或检查生产装置中阀门、法兰、泵密封等潜在泄漏源的密封点,进行修复或替换,进而实现降低泄漏排放,阻止管道内气体泄露的目的。
操作流程如下:
一、启动前准备:
1、人员培训。进行法规标准、检测仪器及方法、LDAR信息管理的培训;
2、硬件配备。准备检测仪器及配件、校准气体、防爆相机、维修工具和备件;3、组织机构。需确定主管部门、明确责任分工、根据管理现状成立组织机构。
二、泄露检测:
1、泄漏点定位。明确检测重点、确定检测点位、为组件分配唯一编码和挂牌,确保与资料台账中的组件编码一一对应;
2、选择仪器、定义泄露浓度。检测仪器应对所测挥发性化合物有响应,仪器的量程应能满足泄露定义浓度或限值的测定要求,仪器应配置含玻璃棉塞或过滤器的采样探头且应具备防爆安全性;
3、现场检测。根据图纸、现场设备考察和风向等因素,制定出现场检测流程和路线图。使用检测仪器在可能泄露的设备表面检测(需将检测仪置于度数最高值处并在仪器响应时间内至少读数两次,纪录最大值为此处检测得到的泄漏值);
4、修复泄露组件。发现设备泄露,首次维修不得迟于自发现泄露之日起5日内,首次维修未修复的泄漏点应在自发现泄露之日起15日内进行实质性维修以修复泄露;
5、记录保存。将泄漏组建的编码、检测仪器、监测人员、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列表整理,标注修复完成时间和修复验证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,计算装置物料加工损失。
三、做LDRA报告:
1、首轮LDAR报告。现有装置应按照国家或地方政府要求的期限内完成首轮LDAR报告;
2、后续LDAR报告。四字昵称首轮LDAR后应依据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的标准、规范制定常规检测计划,每年至少提交一次LDAR报告。
上一篇: VOCs废气收集风量计算——顶吸罩
下一篇: 企业废气污染防治设施管理要求有哪些?